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文化资讯 > 信息报道

黑白之间·听我说一说书法的故事

来源:海淀区图书馆北馆   发布时间:2017-11-09 15:10 浏览量:0
分享:
声明: 图文由各单位授权供稿,最终版权归原单位所有。

  中华民族利用语言的视觉形式创造了书法艺术,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中国历史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

  毋庸置疑,书法始终是我们接受艺术教育、深入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我们海淀区图书馆(北馆)的常客--庞岩老师,就是书法文化的传承者。在他看来,学习书法虽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要做到向古人学习,向传统学习,在学习的同时要放开自己,让自己感到快乐。

  

201711091510211781249774.png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庞岩老师可以写得一手好字的秘诀吧!

  庞老师一直在传承书法文化的路上播撒种子,为的是让这条书法之路一直通向世界,走向未来。

  

201711091510211806625142.png


  在活动开始前,大家认真地看了一段视频介绍,对庞老师有了初步认可。

  读者提问,庞老师解答,活动在轻松又解惑的氛围中进行。一位八十高龄的老爷子提问:“我年轻的时候每天练字时间很长,可是没什么效果。”这个问题在现场引起了一些共鸣。然而庞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话语解开了在座读者的困惑:“既然喜欢写字,为什么不让自己舒服一点呢?”

  有了这位老爷子的开头,大家开始陆陆续续地提问,庞老师耐心地一一解答。

  

201711091510211839170912.png


  在书法的学习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其中一位读者提出他的疑惑:“我练习一段时间,发现越来越写不下去,自己看着觉得写的不错,但是在别人看来,也就一般般,这让我觉得写字越发枯燥,慢慢的我的兴趣也开始减少了。”

  庞老师非常理解这位读者的困惑,也谈起了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和经历,让在座的书法爱好者们有所启发。

  原来,书法的临帖和练习也是很有学问的,“我们学习的不是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各种字帖,练习的不是现在能看得到摸得到的字体,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古人的字,要学习的是传统。”

  庞老师一席话,让读者恍然大悟。

  紧接着,庞老师举了王羲之的例子,《兰亭集序》是非常有名的一部作品,王羲之在曲水流觞之作。由此看出,书法的书写,不是非要按照笔法,而是随心。因为在王羲之作下《兰亭集序》之时,相信他脑子里也不会想着笔法这回事,必定是如行云流水般挥毫写就佳作。

  

201711091510211863268758.png


  在庞老师和读者聊天互动的过程中,不少读者在认真地记笔记,看来大家对书法是充满了热爱。

  

201711091510211885123431.png


  看,这位读者还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了“坚定文化自信”六个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内容。庞老师现场指导一番,让这位读者收获颇多。

  在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庞老师拿出他的字帖为大家展示,提示大家应该学习的字帖是什么样子,而不是现在电脑的印刷体,因为那样就算写得再好看,也不是传统的文化。

  时光一点点流逝,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几位读者恋恋不舍,抓紧机会围着庞老师提问,得到了老师耐心热情的解答。

  这堂课,庞老师继续传播书法文化,帮助在座的书法爱好者树立书法自信,以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甘家口空军社区开展传统文化讲座活动----之青少年书画培训 下一篇:感恩重阳—西北旺镇六里屯社区文艺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