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路巧娘剪纸绘年味
1月8日,学院路街道妇联在志新社区党群工作室组织开展了以“学习非遗 传承国粹”为主题的公益大课堂之剪纸学习。来自地区单位、社区、学校的近80名居民参加。

剪纸,是一种在纸或其他轻薄之物上用剪或刻的方式制作成的具有镂空效果的民间艺术形式,最早出现在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是剪纸的大发展时期,宋代出现了技巧娴熟的职业剪纸艺人。中国剪纸作为一种民族传统艺术形式,在国际上受到很高的赞誉和评价,2009年中国剪纸正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自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林凤梅老师,从折纸、打样、下剪,一步步细心教授,居民们仔细观察、认真学习,一会儿功夫,憨态可掬的小狗、小巧灵动的老鼠、摇头摆尾的金鱼、变化莫测的窗花等造型各异的剪纸画出炉了。大家举着各自的作品,情不自禁的笑挂在眉梢、留在眼角,更映在心里。
来自工商银行学院路分行的赵书记说:真的高兴能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的技艺,还缓解了工作的压力,今后有机会一定组织行里的姐妹多参加妇联的活动,让她们愉悦心情,从而用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