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文化资讯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史铁生:真正的英雄主义,他做到了!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4-01-23 14:24 浏览量:0
分享:
声明: 图文由各单位授权供稿,最终版权归原单位所有。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楚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能看清生活真相的人很多,但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却很少。

可双腿瘫痪、一身疾病的史铁生就做到了!

图片 1.png 

他对生活投来长久的凝视,然后从人性里看到了神性,从苦难里也看到了恩典,企图从不幸之中去探索命运。《我与地坛》就是他凝视与思索的结晶。

史铁生并非天生残疾,少年时他体格健全,曾是驰骋赛场的运动健将。21岁时,一场重病后,他的下肢彻底瘫痪。从此,史铁生坐上了轮椅,余生将永远被轮椅囚禁。

图片 2.png 

>> 史铁生在地坛门口

瘫痪后,他找不到工作,也找不到出路,他把自己视为世界的弃儿。一时间难以接受失去和变故,他甚至一心求死来逃避现实,之后母亲把他看护得更紧了,寸步不敢离身。他却把母亲的关切照料当作一种耻辱,冷漠暴躁地抗拒和排斥着。

终于有一天他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吃力地挪动着轮椅,把自己带进了一处荒芜的园子,这处园子便是他宿命中的地坛。

史铁生一个人躲在园子的角落里,悄悄藏起来舔舐伤口,不被任何人看见,只有地坛,看见并包容着他所有无处释放的痛苦。

后来,他经常一个人去到园子,或默坐在树下呆想,或摇着轮椅慢慢走。他从剥蚀了的朱红、坍圮了的雕栏里窥探出地坛曾经的昌荣,也从苍劲挺拔的古柏和竞相生长的草木间照见了生命的真实。他慨然叹息:“地坛荒芜但不荒废。” 由此他联想到自己,身体残缺了并不可怕,最怕的是心中没了生机。豁然了悟: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而是一个必然会到来的节日。

图片 3.png 

在地坛的启示下,史铁生选择了向死而生,决定带着残缺坦然面对和拥抱苦难的一生。人生的苦楚,不是来自于现实,而是源于对现实的不满与抗拒!

《我与地坛》发表后,深受读者喜爱,很多读者说史铁生的文章深深打动着他们的灵魂,很多人生不幸的人也从中找到心灵慰藉,感觉不幸的生活有了力量,有了希望。

图片 4.png 

几十年过去了, 《我与地坛》依旧是文坛上最美的散文之一,很多热爱这篇文章的人说,去北京,可以不去长城,可以不去十三陵,但一定会去地坛。

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充满了生活的哲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敬畏。他的文字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生活,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图书推荐·

图片 5.png 

著  者:史铁生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索书号:I267/11845

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流通部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郑相婉

审核/马玉峰、孙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家庭教育|盛唐诗坛大PK,究竟李白和杜甫谁更胜一筹? 下一篇:家庭教育|《繁花》没追够?原著小说太有看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