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文化资讯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什么是冰针、冰粒、冰雹、冰雨和霰?这回一次讲清楚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4-03-13 14:01 浏览量:0
分享:
声明: 图文由各单位授权供稿,最终版权归原单位所有。

你是否留意过天气预报会说预计今夜本市有一次“降雨过程”,有的时候却说预计傍晚前后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

所以,这是为什么?

图片1.png 

对于大众来说,似乎两者是同样的感受,但在称谓上却有不同。虽然本质上降下来的都是H2O,但一字之差,就说明了未来从天而降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还不能确定。毕竟水的形态包括:雨、冻雨、雹、雨夹雪、霰[xiàn ]和雪。

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气象学上的降水。降水粒子在云中通过凝结、凝华、碰并、松附、聚合、溶化演变下落到地面的各种固态或液态水粒子,如雨、雪、霰、雹等,要真实落到地面,才能称为降水。没有到达地面的云、雨幡、露、霜、凇、雾等都不是真正的降水。按其粒子的物理性状,降水又可以分成:雨、毛毛雨、雪、雪团、米雪、霰、冰粒、冰雹等。

图片2.png 

但影响降水的并不只有大气层温度,降水所处地区的海陆位置、山脉走势、海拔高低、迎风坡和背风坡、人类活动……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降水的分布、形态和数量。

天气,并不简单。想要了解它背后的形成原理,一定要多方面综合学习。

从赤道到两极地区,从雨雪到飓风,从彩虹到闪电,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天空,不同的天气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景象。《1小时读懂天气》这本书带你走进你想知道的有关天气的一切真相。风是怎样形成的?云层为什么能决定天气?什么导致了急流?是否存在两片一样的雪花?球状闪电是什么?为什么沙漠如此干燥,热带雨林如此潮湿?植物和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带你了解闪电,理解雷雨,告诉你彩虹并没有尽头,用超过3000个关于天气的知识,为你揭开种种天气现象的神秘面纱。

古人讲“诗书画”同源,当你了解了天气背后的成因时,对于文学中描写景色的精彩片段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图片3.png 

比如“滴水成冰三九天,寒流席卷盖方圆 ”中的“滴水成冰”是形容冻雨。冻雨,产生于三千米以上的温暖平流层。当强势的冷空气过境,比如我们常说的来自西伯利亚高原的西北冷空气。冷暖交锋下,水滴在空中集结,在经过低于0℃的大气后,附着于物上立即冻结成冰,于是一场自然灾害天气不可避免。

图片4.png 

再比如诗中的“雪山云气袅, 神仙似逍遥。蓝天幕穹顶, 冰粒化洪涛。”冰粒,是雪在下降的过程中,先遇到高温融化,再遇到低温重新凝结而成,最后降到地面。通体是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若被碰破则只剩下冰壳,直径小于5mm。

更多有趣的事尽在本书中,一起来读书吧。

图片5.png 

书   名:《1小时读懂天气》

著   者:(英)迈克尔·布莱特

译   者:张小冲/刘光华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P44-49 /14

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北馆)流通部

 

 

编辑/张   佶

排版/张廷廷

审核/马玉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家庭教育|嗨,你是e人还是i人? 下一篇:家庭教育|闻名世界的“报春鸟”,大杜鹃是如何“行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