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文化资讯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打卡京城博物馆!这个被低估的小众博物馆值得一逛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4-09-11 15:37 浏览量:0
分享:
声明: 图文由各单位授权供稿,最终版权归原单位所有。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其原名为觉生寺,始建于清代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因寺内悬有一口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永乐大钟俗称“大钟寺”。

中国是钟的王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陶钟。后期又创造了各种乐钟、朝钟、佛钟、道钟……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有过“钟鸣鼎食”的时代。

二十世纪七 十年代,几位有识之士就曾设想把大钟寺建成“钟林”,使之成为一个缩影。

图片1.png

 

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觉生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2月,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大钟寺文物保管所。1984年11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大钟寺古钟博物馆”。1985年10月5日,举行了建馆典礼。1996年12月,觉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2.png

 

大钟寺建筑坐北朝南,规模宏大。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大钟楼等主体建筑,两侧有钟鼓楼、配殿等,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几百年来,历经风雨,风貌犹存。

图片3.png

 

| 永乐大钟 |

大钟楼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核心建筑之—。它矗立在一座巨大的青石砌成的台阶上,主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圆形,下层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在每条脊上都有砖制的五小兽和垂兽。在殿外檐下,有乾隆御笔的“华严觉海”的匾额。

永乐大钟是明成祖朱棣按照“唯功大者钟大”的祖宗成法下令铸造的。有人说明成祖迁都北京有三大工程,即建故宫、修天坛和铸永乐大钟。那么是哪些特点让它称雄于世呢?

1.形大量重,历史悠久

永乐大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1420年左右,由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大钟通高6.75米,口径3.3米,重46.5吨。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2.铭文之多,世界第一

钟体内壁、外壁、口沿、钟钮、悬挂结构上遍铸铭文,包括《诸佛名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心经》等汉文、梵文经咒一百多种,共计二十三万多字。

图片4.png

 

3.卓越的声学特性

永乐大钟具有丰富的低音频率,钟声的余音可延三分钟之久,还有拍频现象,即:钟声有大小起伏的节奏变化,使人在听觉上有时远时近之感。而钟腰部厚度是9.4公分,而钟口部位的厚度是18.5公分,钟口不仅厚于钟腰,而且明显外张,与钟腰形成一个抛物线,据铸造专家讲,如此的形制,既不易被撞裂,又容易使钟声更加悠扬悦耳。

4.科学的悬挂结构

永乐大钟在近三百年时间里完好地悬挂于此,与它的梁架结构有很大关系。为了安全支撑大钟的重量,悬钟的梁架采取了三层重叠、纵横架构的方法,分散了主梁所承受的重力,八根贴金盘龙立柱都向内侧倾斜,这是传统建筑施工中的“侧角”技术,确保了梁架稳定。

经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检测表明,梁架结构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同时,悬挂大钟的双U型环是靠一根长1米、高14.5厘米、宽6.6厘米的穿钉而悬挂起来的,这种悬挂结构,据计算和论证,穿钉的抗剪切强度达到了较高的标准,在大钟极端摆动下也不会断裂。

图片5.png

 

5.高超的铸造工艺

大钟的铸造采用的是“地坑造型陶范法”,一次性铸造成型。钟体表面铭文精美,几乎没有铸造瑕疵。

永乐大钟每年的12月31日都会被敲响,您知道要敲多少下吗?知道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6.png

 

| 阅古钟林 |

图片7.png

 

| 曾侯乙编钟(复制品) |

参观须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售票、入馆),无需预约。周一闭馆。

·温馨提示:每周三前200名观众免费参观,以博物馆售票处取票顺序为准。

图书推荐

1.《古都北京》

图片8.png

 

 

 

 

 

 

著  者:王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K928.711 /1

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北馆)流通部


 

2.《中国古钟文化传播述论》


图片9.png

 

 

 

 

 

 

著  者:付晶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索书号:K875.24 /27

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北馆)流通部


 

 

 

编辑/张   佶

排版/张廷廷

审核/马玉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